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文旅要闻

推动古籍文献“活”起来“传”下去
——四川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信息来源:   作者:公共服务处   发布时间:2020-09-10

为系统总结近年来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古籍保护工作重点任务,910日,由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四川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四川省图书馆召开。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宣传部和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代表,21个市(州)文化和旅游局分管局长、公共服务科科长,全省国家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古籍保护单位的负责人,以及民间古籍修复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谢海银主持。


会议宣布了第二批“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四川省古籍保护单位”名单,并举行了授牌仪式。来自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民族宗教系统和民间古籍修复机构的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王成平介绍了《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古籍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四川省古籍保护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省图书馆副馆长杜桂英介绍了省古籍保护中心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赵红川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此次会议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省召开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文化和旅游厅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文旅部门和古籍收藏单位要充分认识古籍文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不断推动古籍普查、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真正实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目标。

赵红川副厅长强调,近年来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和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全省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古籍藏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五;累计已有50家单位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古籍保护单位,619种古籍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省图书馆和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省传习所,培养了一批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但同时也应看到,全省古籍保护工作还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协调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薄弱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赵红川副厅长指出,全省各级文旅部门和古籍收藏单位要以问题为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从四个方面着力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一是完善古籍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建立新的部门协作机制、古籍保护单位工作机制和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协作机制。二是建立持续投入和效能评价机制,通过加大项目投入、落实常态投入、建立和完善效能评价机制、建立统计报告制度等举措,推动解决古籍保护的经费保障问题。三是建立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机制,加强古籍普查成果运用,加大与学者团队以及出版单位的协作力度,鼓励引入社会力量开发古籍类文创产品,进一步激发巴蜀古籍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将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省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完善全省古籍保护专家库,建立完善古籍保护人才激励机制,让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人才有尊严、有前途。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开展情况,并实地考察了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