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争先进位 往高攀登,阿坝非遗开年红
近年来,阿坝州聚焦“五个之州”建设,不断夯实非遗保护基础,持续巩固非遗保护成果,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文旅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非遗活化利用、文化赋能旅游、旅游反哺传承”的创新路径。
一是聚焦“研学之州”,夯实非遗传承阵地。多层次、多维度,抓牢非遗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3个、州级34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3个、州级42个;非遗工坊114个,年均开展非遗技艺培训2000人次。马尔康慈愿藏香非遗工坊、汶川茶祥子等非遗传承基地(所)等开发“非遗+研学”课程项目,吸引国内外研学团队体验藏羌文化。实施“藏羌戏剧进校园”工程,在中小学校开设非遗选修课,培育青少年传承群体。
二是聚势“自驾之州”,打造非遗文旅走廊。依托“黄河天路”“藏羌彝文化走廊”“童话公路”等自驾环线,串联卓克基土司官寨、桃坪羌寨、松州古城等非遗聚集区,推出“阿坝非遗之旅四大环线”。在旅游驿站、景区入口设置非遗展示点,开展川西藏族山歌、南坪曲子等非遗展演,丰富自驾游客文化体验。在九寨沟景区、汶川特色旅游区、中国古羌城等景区沿线打造非遗空间,推广藏族祥巴、羌族银饰等非遗产品,实现“景中见文化、途中品非遗”。
三是聚创“网红之州”,创新非遗活化场景。打造《博巴森根》《一捧糌粑》《云上的呼唤》等非遗展演剧目,推出大型沉浸式夜游项目《入梦古羌》,以茂县古羌城为实景舞台,融合释比、羌族莎朗舞等非遗元素,成为全网热门打卡IP。在九寨沟、四姑娘山等5A级景区植入非遗主题空间,开展“非遗手作体验”“非遗盲盒”等活动,吸引年轻游客参与,实现非遗IP赋能景区业态。创作阿坝非遗美食《阿坝生活最懂你》系列短视频,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传播藏羌非遗美食,线上播放和点赞关注人气达到20余万次。
四是聚业“民宿之州”,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打造马尔康市沙尔宗镇、理县甘堡藏寨等10个“非遗集镇”“非遗村寨”“非遗街区”,复原传统建筑风貌,形成“一村一品”非遗元素标签。培育祥巴系列产品、九寨有礼、西路边茶、喜悦羌绣等有较大影响力品牌20余个,非遗衍生产品及文创产品200余种,从事非遗产品及衍生品经营单位共106家,带动万余人直接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普惠阿坝民众。
五是聚才“好客之州”,培育非遗传承梯队。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力度。尤其注重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培养,率先在全省实施认定代表性传承团体,形成以国家级、省级和州级名录为重点,县(市)级名录数量分布合理、基础较好的金字塔形结构保护名录体系。依托东西协作、成渝经济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启高校“飞地”培训模式,拓宽传承人群培养渠道,解决传承断代问题。开展“乡村能人”等评选活动,表彰优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志愿者,营造全民保护非遗的社会氛围。
关联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