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宾有了“施工图”

信息来源:川观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8

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王培哲

工业大市宜宾首次将招引国际游客提上日程。

7月16日,中共宜宾市委六届十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

俯瞰宜宾三江六岸。 罗顺 摄

6月17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做出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并赋予宜宾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定位。

在此之前,宜宾文旅消费已经在升温。成宜高铁、渝昆高铁川渝段相继开通后,周边客流在宜宾加速聚集。每逢节假日,宜宾景区爆满频频登上热搜,今年初哪吒电影票房新高,也拉高了海外对宜宾的关注度。携程平台数据显示,宜宾文旅消费额在全省的排名在过去一年从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

宜宾三江新区三江之眼观景台。 罗顺 摄

紧扣新定位,宜宾拿出“施工图”,将聚力打造“三地三中心”,包括人文景观盛地、生态度假胜地、美酒文化圣地,以及活力赛事中心、时尚演艺中心和品质消费中心。

宜宾市委主要负责人解释,“三地”代表宜宾现有的优质文旅资源,是提升国际国内知名度的核心载体;“三中心”则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区域影响力的关键支撑。

每个领域背后都有具体支撑。例如,美酒文化圣地背后是五粮液产区、即将面世的501古窖池建筑群等文化名片,活力赛事中心让人联想到宜宾正在建设的四川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场馆,以及持续发力赛事经济的宜宾高县等地。

宜宾李庄古镇夜景。 罗顺 摄

在此基础上,《决定》为宜宾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制定了清晰的总目标。从经济体量和客流总量上,宜宾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努力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200亿元、1600亿元,旅游人次超1.6 亿,其中,入境游客数量达10万人次。

宜宾也为10年后的文旅产业发展描绘出蓝图:到2035年,景城相融、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宜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贡献更加突出,城市知名度、吸引度、开放度、舒适度、满意度显著提升。

将蓝图变为现实,宜宾在延续2024宜宾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部署的基础上,提出吸引本地游客每月出游一次、成渝及周边地区游客每年打卡一次、全国游客一生来一次、西南地区入境游客来宜游一次,其中吸引入境游客来宜游一次是首次提出,宜宾希望借此形成国际旅游城市魅力传播体系。

宜宾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前宜宾的设施配套水平、游客接待能力,与火爆的文旅消费市场还不匹配,亟需补齐服务短板。

宜宾三江口“龙珠”。 罗顺 摄

一方面是对外增加引客渠道,宜宾计划借助成都、重庆、昆明和贵阳等机场口岸,畅通来宜快捷通道,并与国际旅行社、知名商会协会开展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推介;另一方面要做好承接服务,宜宾将完善快慢结合的交通体系,增加一批中高端酒店,在景区推广AI导览系统、外骨骼机器人以及无人配送等智能化服务。

“李庄古镇的历史,需要更多专业解说员才能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城区内缺少共享单车,也影响了游客的日常出行……”会场上,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被拿出来讨论,此前游客反复提到的“痛点”“难点”被列入了“待办清单”。

宜宾高铁南片区宜宾站站前广场。 罗顺 摄

立足眼下,看向长远。宜宾市相关负责人强调,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物质富足、精神富有。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宜宾的“开年第一会”,都将民生作为主题,其中都提到要通过发展文旅,提升城市品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进而提振消费,形成正向经济循环,助力宜宾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