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完成一次与古老技艺的对话
本报记者 王雪娟
“五一”假期,阳光正好,出游正当时。5月1日上午8∶30,记者在武侯祠博物馆门口,看见观众早已排起了长龙,他们一边搜索参观攻略一边交流对三国文化的看法,等待进入馆内一探究竟。
走进武侯祠博物馆,就像步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非遗大观园,观众邂逅各种互动体验与演出。随着一阵热闹欢快的锣鼓声,一群身着古装的演员从博物馆西区走来,排头踩着高跷的“三国武士”尤为引人注目。这是“蜀汉百景集”活动的开场,活动以“青梅煮酒话英雄”这一典故为切入点,不仅活化了三国文化,还精心构建了多层次文旅消费新场景。
与此同时,比武招亲互动热烈,吸引众多游客围观;三国评书现场开讲,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民间杂耍绝活不断,掌声此起彼伏。由非遗鱼灯、古风杂技等组成的戏剧巡游穿梭馆内,以沉浸式表演串联三国历史与成都民俗,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连续5天,武侯祠博物馆内的非遗集市成为热门打卡点。剪纸、年画、纸鸢等10余种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不少摊位还设置互动体验环节,观众可参与剪纸、制作糖画,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当非遗遇上科技,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模式吸引了众多目光。AI小诸葛机器人成为集市上最受小朋友喜爱的“明星”。4位小诸葛机器人擅长各类棋类竞技活动,吸引众多小朋友争相“与它一决高下”。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武侯祠博物馆接待观众约4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0%,文创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这个“五一”假期,“古风场景+非遗集市+沉浸演艺+交互体验”多元一体的创意活动和涵盖文物美学、生肖文化等方面的精品展览,以及以人为本的暖心服务,让武侯祠成为热门打卡地。传统文化“可观赏、可体验、可带走”的消费闭环,更是为成都文旅注入了强劲动能。
游客说
浙江杭州游客小周:武侯祠博物馆最让我惊喜的是非遗集市里的绵竹年画体验。远远望去,色彩浓烈的年画在木架上舒展,古朴线条勾勒出三国典故与民间传说。我小心翼翼地将油墨涂抹在雕版上,再覆上宣纸。揭开宣纸的刹那,色彩艳丽的年画跃然眼前,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完成了一次与古老技艺的对话。工作人员笑着告诉我,当天已有上百位游客参与体验,不少人还将作品当场装裱带走。非遗体验拉近了传统文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技艺融入生活。
戏剧巡游 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关联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