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反向旅游“流量”来了 四川县区应对如何?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文铭权
据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去哪儿”平台上搜索量最高的热词是“反向”“人少”“冷门”,县城成为“反向旅游”最火目的地,“五一”酒店预订遍布1230个县,覆盖全国近九成的县,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以“逃离拥堵、深耕体验”为核心的“反向旅游潮”正在兴起。
作为文旅大省,四川各县市区通过缤纷多彩的假日活动和诚意满满的政策举措,助推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推动文旅热潮覆盖更多区域,让更多县域小众目的地成为假日文旅热潮新亮点。
“去哪儿”旅游平台显示,我省九寨沟县、小金县、剑阁县、松潘县、丹巴县、洪雅县、稻城县、理县、泸定县、长宁县成为“五一”假期四川十大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其中,九寨沟县跻身全国三甲行列。
“奔县游”走红
四川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各显神通
5天接待游客15.49万余人次,其中连续2天达到最大游客承载量4.1万人次,这是九寨沟县交出的“五一”文旅答卷。
为什么会选择九寨沟?不少游客告诉记者,这里既可以体会现代生活方式的便利,又能享受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九寨沟外,四川其他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均各具特色。一些热门县域景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开发新区域、新项目、新模式,或改善接待条件等。越来越多县城甚至小城镇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IP,给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体验。通过提升“颜值”,竞相释放出“吸粉”的能量。
在阿坝州小金县、理县,一批自驾爱好者从各地赶来理小路,打卡四川版“独库公路”,他们将沿途拍摄到的雪山、森林、冰川、草甸等景色发在网上,展现绝美风光的同时,让这两个川西小城逐渐走红网络。
广元市剑阁县在剑门关、翠云廊等必游景点之外,开拓河谷文化体验等新玩法。阿坝州松潘县在松潘古城、黄龙九寨高铁站、松潘站等点位,开展藏羌回汉等各民族花灯舞展演和同跳锅庄舞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黄龙寺等人文景点的同时,也体验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剑门关景区内,演出人员表演安塞腰鼓(剑阁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都江堰市在“五一”期间推出“白娘子”主题系列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涌入。
“五一”假期,恰逢2025康定“‘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民间手工艺盛典”启幕,康定市汇聚30多个喜马拉雅文化潮牌、20多位音乐人及民间艺人助阵,让游客体验潮流和非遗的碰撞。
2025康定“‘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民间手工艺盛典”现场(康定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达州市宣汉县的巴山大峡谷景区,游客可以体验时下最前沿的“外骨骼机器人”,体验者只需要腰上一扣,腿上一系,就能体验科技和文旅的完美融合。
“五一”假期,宣汉县旅游景点游客如织。(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眉山市洪雅县对传统景点进行升级,在瓦屋山、柳江玉屏旅游度假区等地举行全山徒步挑战赛、草坪音乐会等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独步天下的四川特色美食,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好吃嘴”慕名而来。
在眉山市东坡区,当地举办的东坡宴等特色美食活动座无虚席;在自贡市富顺县,自贡盐帮菜代表“富顺豆花”、赵化古镇坝坝宴、狮市古镇“吃盐席”,人气爆满;凭借一把“空心挂面”,中江县挂面村“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
“五一”假期,游客来到富顺县游玩。(富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根据“去哪儿”旅游平台显示,“五一”期间,四川大多数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以上。“同程旅行”平台显示,包含高品质住宿及玩乐套餐的优质周边游的预订热度在“五一”假期出现3位数的上涨。
是“昙花一现”还是持续火热?
县域旅游走势引发各界关注
县域旅游凭啥能火?我省多地县域旅游升温,原因何在?
不少受访者认为,源自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变化。从需求端来看,不少游客更注重个性化需求、个人情感满足和个人游历价值的体现,小县城旅游的新鲜感,正好满足差异化的旅游体验。
虽然距离成都300多公里,但甘孜州丹巴县依旧成为来自上海的林周五一旅游目的地。这位“00后”上班族说,这里有他向往的宁静、休闲、舒服的生活。
“当前旅游消费的多元化、多样化,旅游产品的亲民化,让游客有了更多的旅游选择,文旅内循环具备更强大的吸引力。”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尚伟认为,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高,逃离拥堵、反向旅游,成为旅游观念更新的必然。而国内旅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已从过去走马观花式的吃喝玩乐,变成沉浸式的生活体验和欢乐感悟。
从供给端来看,四川广袤的县域空间,有着个性十足甚至原生态的旅游资源。省内旅游资源丰富且差异性突出,从高原、雪山到水乡,无奇不有,四川特色以及“民族+乡村+文化+地域”特色明显。
记者发现,此次入选四川十大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的县城中,绝大多数都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稻城县坐拥稻城亚丁等景点,可以体验高山草甸、雪山海子等川西秘境。泸定县则坐拥海螺沟、贡嘎山等独特风光。
四川省旅游学会副会长、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党委书记郭凌认为,四川发展“反向旅游”具有特有的优势,经济基础好,人口多,近年来以旅游强省为目标,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持续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等活动,全省文旅发展水平已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内容。”郭凌说,四川县域经济发达,超七成区县GDP过百亿元,由此旅游基础设施和县域接待能力得到完善和提升。近年来,四川各县不断优化硬件设施、服务水平、消费环境,促进了县域文旅市场的火热。
如今,万达广场、利兹卡尔顿、希尔顿等知名商圈、五星级酒店纷纷下沉区县,“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高端服务正在县城甚至小城镇形成。
蔡尚伟、郭凌等专家均看好县域旅游前景,认为其将成为四川文旅发展的主阵地。
如何留住“泼天流量”?
县域还有诸多“功课”要做
当“泼天流量”降临小城,考验也随之而来。去年国庆假期,山西省某市一景区因游戏《黑神话:悟空》而爆火,但短时间内大量游客涌入,景区出现大量排队、游客等待时间长等情况。
而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存在过度商业化、同质化的问题,让游客旅行体验失望甚至反感,从此成为“一次游”。
对此,专家纷纷为其支招。
“县城作为县域旅游‘链主’,要做大做强,建设要‘软’‘硬’兼施。”郭凌认为,部分“出圈”的县城要持续火下去,需要积极推动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夯实县城硬件技术、补齐软件短板。不但要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更要积极营造服务的软环境。
“县域要深耕小静特美。”蔡尚伟认为,在县域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想要接住“泼天流量”,关键还在于擦亮自身特色。在蔡尚伟看来,县域要着眼长远,结合自身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特点,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文旅产品。
蔡尚伟专门提到要加快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县域旅游资源特色,打造体现特色和差异的县域旅游项目,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四川不少地方党政官员开始主动为所在区县城市和文旅发展“吆喝”。一些县区文旅部门负责人认为,县域城市建设和文旅产业一体化推进,全面提升数智化服务、营销和管理水平是目前县域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
今年“五一”假期,一条“九寨沟的调度能力太强”冲上热搜,不少游客表示,九寨沟景区的管理调度,让其不再害怕节假日出行。据了解,当地新投用的智慧调度系统可适时监测游客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调度运力,及时分流核心景点客流,提升游客游览舒适度。
九寨沟景区,游客有序乘坐观光车。(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供图)
关联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