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银发经济”驱动下的攀西康养热
本报记者 王雪娟
银发老人乐享攀西阳光 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在文旅行业,“银发旅游”正以蓬勃之势,成为推动市场前行的关键动力。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四川老人奔赴温暖的攀枝花和凉山州,沉醉于攀西的暖阳之中,享受惬意的旅途时光。各地也积极响应,纷纷推出适老化产品、路线和贴心服务,全力满足银发群体的出行需求,让他们在追寻诗与远方的路上,尽情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暖暖花城 慢漫生活”,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亚玲在避寒旅游及旅居休闲调研座谈会上,诗意地描绘了这座城市的魅力。作为全国康养理念首倡地,攀枝花历经10多年的探索实践,成功实现从“钢铁直男”到“阳光暖男”的华丽转身。
“年均气温20.7度,冬暖夏凉,一年四季果蔬不断。”一到冬天就像候鸟般举家前往攀枝花的成都市民刘大爷,对这座城市的优点如数家珍。和刘大爷一样,每年有大量人群奔赴攀枝花康养,常年康养人数达50万人次。
银发经济,不仅承载着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蕴含着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契机。近年来,攀枝花坚持全域布局,以康养地产带动多产业链条协同发展,通过“企业+村集体经济”模式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形成“家家搞康养、人人能赚钱”的农民群众主导模式,引入专业康养机构提升服务品质,以及政府兜底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方位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花道、花墙、花街、花园、花海,如今在攀枝花,处处有花、四季见花,当地还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培育了民宿、咖啡、观星、旅拍、研学等时尚消费业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攀枝花市先后制定了10余条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自2017年起,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发布32项康养产业地方标准,目前正在制定《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和运营服务规范》等5条标准。业内人士认为,攀枝花高标准建设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探索,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板。
另一边,凉山州也在积极发力银发文旅。去年入冬之后,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大凉山戏剧节、中国四川民族音乐周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了大量银发群体前往听音乐、品美食、观赛事。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陈绍奎介绍, 2024年,当地新增酒店、民宿床位1.3万张,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西昌大石板等环邛海区域、德昌海花沟及高峰村区域、会理古城及周边区域、会东大崇等金沙江区域、宁南凯地里拉温泉等地,已形成一批银发康养集聚区。
此外,凉山州还以西昌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中,精心推出生态田园、航天研学、香格里拉寻梦、川滇人文览胜、彝族风情体验等“夏季清凉”“冬季暖阳”精品旅游线路,为银发康旅人群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
陈绍奎表示,下一步将制定出台《凉山州康养民宿导则》,鼓励利用闲置民房、厂房等发展康养民宿,实现民居变民宿、田园变公园。同时,创建四川省老年游学基地,引导康养产业规模化经营、组织化发展。如今的“银发族”与以往不同,新一代老年人的认知力、购买力、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都在快速变化。为健全康养产品体系,凉山州将指导县市集中打造一批康养度假区、度假村,统一规划建设商超、娱乐、交通、医疗、运动等服务设施,培育环邛海康养、安宁河流域阳光康养、金沙江康养等精品线路,开发农耕体验、老年研学、歌舞娱乐、健身养生等康养产品,逐步构建完备的银发康养产品体系。
随着气温稳步回升,一年一度的春游“黄金季”启幕,“银发族”出游热情高涨。在“银发经济”的东风下,包括攀枝花和凉山州在内的四川文旅正积极探索,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的康养旅游选择,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联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