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四川环保世纪行走进阿坝
探访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保护新实践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15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

10月13日,以“共同守护大熊猫家园”为主题的2025年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本次采访首站走进阿坝州,深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自然博物馆与邓生沟生态体验基地,实地探访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在生态保护、科技赋能与社区共建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

位于耿达镇幸福村的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是香港援建卧龙灾后重建项目之一,占地150公顷,有圈养大熊猫80余只,是大熊猫科研、饲养与公众教育的重要基地。在这里,采访团近距离观察了大熊猫的日常行为与栖息环境,了解从人工繁育到野化放归的全流程保护工作。

基地不仅承担着大熊猫种群复壮的重任,也成为连接公众与自然保护的桥梁。通过开展自然教育、研学体验等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意义,推动形成“保护意识从娃娃抓起”的社会氛围。

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

在邓生沟生态体验基地,采访团深入原始森林,感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邓生保护站副站长杨帆介绍,近年来森林覆盖度持续提升,野生动物如小熊猫、黑熊、雪豹等频繁出现,反映出生态系统整体向好。

“保护的最佳状态,是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实现‘人退动物进’。”杨帆表示,邓生保护站通过划定核心管护区、开展巡护监测、实施社区共管等方式,在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保护站还创建“邓生自然课堂”,自2017年以来累计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惠及1.5万余人,成为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课堂。

邓生沟生态体验基地一角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自然博物馆,采访团详细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数字平台”的建设成果。该平台整合了19个业务系统,接入230个视频监控、120台实时传输红外相机、36个气象站等物联设备,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自然博物馆

从林火监测到动物追踪,从游客管理到社区服务,信息化手段全面赋能保护管理。2023年以来,卧龙新增中低山防火监控、地灾探测、无人机巡查等系统,实现森林火情实时监测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显著提升了保护管理的精准性与效率。

卧龙特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金群明谈到,近年来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发生根本性转变:“过去是‘靠山吃山’,依赖砍树烧柴维持生计;如今家家户户用上电气化设备,还主动参与森林巡护,发展养蜂、民宿等生态产业,收入显著增长。”而天然林管护政策的落地,让居民成为森林守护的直接受益者,成功推动当地从“破坏生态求生存”到“守护生态促发展”的转型,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科研保护到社区参与,从生态体验到智慧管理,卧龙片区正以“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协调”为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随着“大熊猫+雪豹”双旗舰物种保护格局的逐步形成,卧龙将继续在建设美丽四川、守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