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四川成都东门市井: 还原李劼人笔下的老成都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09

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四川成都东门的“菱窠”是著名作家李劼人的故居,展现李劼人笔下市井生活的文创园区“东门市井”于2019年比邻而建,以后“菱窠”也日益热闹起来。

1938年7月,为避日机轰炸,李劼人在成都东门外的沙河堡修建了一所疏散房子。1939年春天,李劼人举家搬到这里,因为房屋面临“菱角堰”,便在门楣上自题“菱窠”,意思就是菱角堰边的茅屋。此后,李劼人一直在这里居住、生活、写作,直到1962年12月去世。1991年,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由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9月,成都东门市井开街,在李劼人故居“菱窠”旁,公馆建筑群、下沉集市广场、铺板小馆、老式茶铺等具有老成都街道的场景,被一一还原。“菜市坝”“天回镇”“邓幺姑”等出自李劼人作品《死水微澜》中的名字,勾起老成都人的回忆。

“整个东门市井主要规划为川内特色美食、老成都坝坝茶、传统文化体验馆三大业态,运用‘线下实体场景打造+互联网新零售’的互补模式进行运营。”成都东门市井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因为有李劼人笔下场景的深度还原、用户体验的创新创意,东门市井得到了广大游客的高度认可。

随着业态不断丰富,市民游客行走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东门市井浓郁的老成都气息,还能随时走进“菱窠”,体验文人学者的生活艺术。其中,以讲老成都民俗为主的“哈哈茶铺”特别受市民游客青睐。成都某技术职业学院的退休教师吕清住得不远,最近几个月他几乎每周都会来这里喝上一杯“老三花”,听一听老成都的“龙门阵”。他说:“听完李劼人先生的故事之后,我看了他的所有作品,越看越喜欢,其笔下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加深了我对成都历史的了解。”

“仅东门市井开街当年,纪念馆的观众就增长了50%,单日最高峰接待参观量近1000人次。”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观众的增多,纪念馆也对配套设施展开了一系列升级改造,例如免费的语音导览将上线,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便捷的参观服务。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