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国庆期间 非遗荟萃瓦屋山
四川新闻网眉山10月7日讯(吕伟利)2019年10月1日-10月5日,2019“庆国庆”非遗荟萃-相约瓦屋山,非遗文化展演吸引游客。
在瓦屋山景区古佛坪广场,祝酒歌响起,“青亮亮的咂酒哎...哎咿呀嘞嗦嘞,哦呃咿呀嘞嗦嘞呀......”热情的当地村民,拿出自家亲自酿制的酒来款待远方到来的客人,这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传承山歌给游客也留下深刻印象。瓦屋山山歌,产生于瓦屋山下的严道古城,是一种带哭腔的山歌,多为楚人与当地青衣羌人的恋歌或情歌。所创作的山歌都带一种忧伤的哭声,听起来既有楚歌的韵味,又有羌人的音色,但无乐谱。在唱法上有四种遗音,有的哭腔,有的淡化一些。瓦屋山山歌是楚羌人远古的遗音,流传地为洪雅、雅安、乐山部分山区地带。
二鬼摔跤是民间艺术和舞台表演艺术集于一身的表演艺术。相传和有关资料记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二鬼摔跤对表演者的表演技巧要求较高,他必须具备有摔跤技术和老师傅传下来的绝活,才能表演得出神入化。所以二鬼摔跤这项传统民间文艺较难普及。
天官赐福是狮子灯的一种演出形式,通过方桌,以及传统晒垫还有米斗组成的展示道具有4米多高,演员在最高站在米斗上祈祷上苍,以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渴望每年都能丰衣足食。
蚌壳灯是槽渔滩镇罗坝一带流传的一种民间灯舞。从桫椤峡的巨型蚌壳石、千年古寺呵吒寺的龟神石雕像及当地大量的民间传说推断,至少起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民国年间成为当地权势们常演出的一部大型民间灯舞剧。2006年9月被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锣鼓响器:复兴耍锣鼓产生于瓦屋山下的复兴村境内,在2200年前秦灭楚后,楚人利用置身大铜山的条件,用铜块打造了几件铜器来敲打、说唱他们亡国离家的忧伤,他们在劳作之余自编、自演、对唱山歌,以此来表达各自的忧伤。他们还根据山、水、动物之音编写出部分曲牌,现已广泛应用于红、白喜事和各种传统民间灯戏、歌舞活动之中。复兴耍锣鼓与川剧锣鼓极为相似,亦可能是川剧的雏形。
跳锅庄把游客的情绪引向高潮。游客们互相牵手,载歌载舞,旋转跳跃,这种氛围,让参与者久久难忘。(图片源自瓦屋山景区)
关联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