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大草原文旅发展联盟工作简报2025年第9期
要 目
【工作简讯】
●2025马尔康锅庄节炸裂开场!千人街头蹦"民族迪"嗨翻全城!
●通知 | 关于举办乡村工匠赋能计划(藏香制作技艺) 2025年第一期学徒培训班的通知
●孔勇率队调研红原非遗马术体验基地
●【2025第九届古城花灯会】万千花灯映松州!第九届松潘古城花灯会开幕
●书墨流芳·手作遗珍 阿坝州图书馆暑期非遗手作活动正式启幕
●2025年壤巴拉节暨“石榴籽”工程干群联谊活动举行现场观摩
● 非遗“纳呷拉瓦日”燃情启幕 千年感恩文化焕新彩
●活态传承·乐享非遗——石渠县非遗集市展现传统文化新活力!
●理塘县2025年首届“哒野”赛马文化旅游季非遗展
●薪火传承·弦动中华!国家级非遗舞蹈(非遗弦子舞)全国推广工程——巴塘8月启航!
●非遗荟 | 色达藏戏
工 作 简 讯
●2025马尔康锅庄节炸裂开场!千人街头蹦"民族迪"嗨翻全城!
8月8日上午2025“马尔康嘉绒锅庄民俗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燃情开幕!
32支天团炸场:国内外圈舞天团穿着民族“高定”炫酷入场,颜值与气场双爆表!
国旗护卫队帅出新高度:五星红旗在正步声中冉冉升起,全场齐唱国歌,热血沸腾!
锅庄舞王争霸:开场表演直接点燃“火把”,嘉绒文化小宇宙全开!
《欢乐的锅庄》一响,脚底板自动跟着抖!非遗《哈玛舞》+神曲《唱支山歌给你听》,耳朵和眼睛同时“怀孕”!
民族器乐混搭时装秀?《锦绣马尔康》直接美到窒息!传统乐器+潮流编排,老祖宗的灵感也能蹦迪!
压轴大戏《共诗共舞马尔康》全员狂欢,观众席秒变舞池——不会跳锅庄?不存在的!
这场活动不仅让非遗文化“活”成爆款,更让“石榴籽”精神在舞步里生根发芽!嘉绒锅庄从历史走来,一脚踩进新时代——传统?潮就对了!
●通知 | 关于举办乡村工匠赋能计划(藏香制作技艺) 2025年第一期学徒培训班的通知
本次培训以“传承非遗技艺,弘扬藏医药及藏香文化”为核心,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学员,系统传授藏香历史、原料辨识、炮制工艺、配方调制及香道应用等核心内容,助力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播。
●孔勇率队调研红原非遗马术体验基地
8月8日,县委副书记、县长孔勇率队前往红原非遗马术体验基地,就马背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县文广体旅局及国投公司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中,孔勇深入驯养、饲养、培育等各功能区域,认真听取负责人关于骑马体验项目日常运营的汇报,围绕马厩设施升级、休息区功能布局、周边交通路网规划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相关人员深入交流探讨。
孔勇指出,红原坐拥“离都市最近的高原草原”这一独特区位优势,更积淀了深厚的马术文化底蕴,发展马背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强调,要以草原和马术为核心依托,将“马文化体验”打造成核心竞争力,精准捕捉市场需求,精益求精打磨每个体验环节,充分释放马背经济的内生潜力。要积极借鉴河北“马镇”、新疆昭苏等地区在马文化旅游领域的成功经验,立足红原实际,推动草原、马术与多元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效、创新营销模式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红原、体验马背文化,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围绕马背经济高质量发展,孔勇强调,要以红原马术为核心纽带,深化“旅游+马术”融合发展,整合全县资源构建涵盖马匹养殖繁育、马术培训教学、马文化旅游体验的全产业链体系。在载体建设上,积极探索打造“马文化主题公园”与“马背学校”,分门别类的精准满足各年龄段游客需求,同步规划建设兼具红原特色与实用性的餐饮住宿配套。马背学校要通过“引进专业教练+培育本地人才”双轨模式组建教学团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骑术水平的学员定制个性化课程,从基础马匹知识到进阶骑乘技巧、赛事训练开展系统化教学。要创新游客体验多元服务,策划举办融合红原传统马术特色的专业表演,邀请高水平骑手展示精湛技艺,为游客呈现独具地域风情的视觉盛宴;组织骑马射箭等民俗体验活动,让游客深度参与、沉浸式感受马背文化魅力。同时,要推动与中小学、专业培训机构深度合作,常态化开展马术进校园活动,建设马术研学基地,让更多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马术运动,为马文化传承储备后备力量。
●【2025第九届古城花灯会】万千花灯映松州!第九届松潘古城花灯会开幕
8月6日,“松州灯火耀岷江・石榴千籽共团圆”第九届古城花灯会文艺汇演在阿坝州松潘古城开幕。本次系列活动由中共松潘县委、松潘县人民政府、黄龙管理局主办,作为“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品牌的实践样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通过历史活化、科技赋能、多元交融,勾勒出川西千年古城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深层逻辑——以文化认同凝聚发展合力,以品牌建设激活区域动能。
松潘古城花灯会历经八个春秋的积淀,已从最初的地方性民俗活动,成长为辐射川西、影响全国的文化IP。与往年不同,本次活动创新采取“1+2+N”模式,即:一场古城花灯会文艺汇演,2025年第二届“松州好声音”选拔大赛及2025松州T台秀两个品牌活动,2025松州古城墙根主题音乐会等N个配套活动。
●书墨流芳·手作遗珍 阿坝州图书馆暑期非遗手作活动正式启幕
为传承非遗文化、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近日,阿坝州图书馆以“阅无限·向未来”——书墨流芳·手作遗珍为主题的暑期非遗手作活动正式启幕。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吸引了10组亲子家庭、非遗爱好者参与,让参与者在亲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聚焦阿坝州本土特色非遗项目,首期邀请了藏族刺绣技艺传承人现场授课。活动中,传承人通过实物展示、步骤讲解、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从工具使用、纹样寓意、色彩搭配等基础内容入手,带领参与者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拿起画笔、针线尝试创作,虽然作品略显稚嫩,但眼神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喜爱。
举办此次暑期非遗手作活动,旨在搭建非遗传承与大众体验的桥梁,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本土非遗文化的历史与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后续,图书馆还将陆续推出藏式木雕、羌族碉楼模型制作等系列活动,持续丰富活动形式,让“书墨流芳”的文化氛围与“手作遗珍”的技艺传承深度融合。
●2025年壤巴拉节暨“石榴籽”工程干群联谊活动举行现场观摩
7月30日,壤塘县组织参加2025年阿坝州大草原文化旅游节——壤巴拉节暨“石榴籽”工程干群联谊活动的嘉宾,深入上壤塘格玛热民族工艺文化中心、上壤塘时轮藏香传习所、壤巴拉非遗工坊(缝纫工坊-木雕工坊-藏毯工坊-陶艺工坊)、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奶酪工坊、南木达集镇建设(南木达中学、全民健身中心、医疗卫生次中心及市政建设项目)等地进行观摩考察。
在壤巴拉非遗工坊与非遗传习创业园,讲解员重点介绍了非遗传承人与当地群众的协作模式:通过将古老技艺融入现代元素创新开发,其系列文创产品广受市场青睐,为非遗产业化探索出新路径。非遗传习创业园展馆系统呈现了壤塘非遗保护传承的历程与成果,使嘉宾们对当地非遗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奶酪工坊则展示了现代化生产流程与传统工艺的融合,所产优质奶酪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亮眼名片,有效带动了群众持续增收。
● 非遗“纳呷拉瓦日”燃情启幕 千年感恩文化焕新彩
近日,在康定市多饶嘎目景区,一场承载千年传统与新时代精神的州级非遗活动—“纳呷拉瓦日”燃情启幕,以独特魅力续写着感恩篇章。“纳呷拉瓦日”是木雅语,是“感恩”的意思,相当于每年藏历6月15木雅地区举办的一个感恩活动,2025年被纳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纳呷拉瓦日”源于木雅地区的古老传统,千百年来,每至这一特殊日子,木雅人民都会怀着感恩之心,向老师、父母、长辈以及所有对自己有恩、有帮助的人当面表达感激之情。这一传统成为了增进群众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更成为促进本地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康定市多饶嘎目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深入挖掘“纳呷拉瓦日”的文化价值,将古老传统与时代发展紧密融合,全力打造新型景区文化品牌活动,让这一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该活动负责人表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举办“纳呷拉瓦日”活动,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传承木雅地区传统感恩文化。通过感恩这一主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和谐。
●活态传承·乐享非遗——石渠县非遗集市展现传统文化新活力!
石渠县2025年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帐篷季暨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之一“石渠县非遗集市”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生动诠释了非遗连接传统与现代、赋能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服装配饰制作工艺传承人向游客展示着石渠独特的服饰文化,阿琼洞罗、夏目卡德等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服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邓玛藏毯和牛羊毛编织技艺的摊位格外引人注目,色彩斑斓的藏毯与精巧的编织品陈列其间,独特的民族图样令人目不暇接。藏文书法和唐卡传承人现场挥毫泼墨,从最基础的笔墨纸砚开始,一笔一画勾勒出雪域高原的壮美。石渠县作为川西北最大牧业县,皮革制品和藏靴更是大放异彩——从古朴典雅的传统碗盒到各式工艺精湛的藏靴,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游牧民族的智慧。同时,作为格萨尔史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格萨尔文化格外引人注目,传承人将格萨尔王权杖、格萨尔王说唱等与格萨尔史诗相关的非遗进行了展示展演,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倾倒,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石渠非遗集市以"三天两夜"的精彩日程,荟萃全县30余项各级非遗项目,全面呈现非遗六大类别。通过"展、演、讲、学"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打造了一场集观赏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的非遗盛会
●理塘县2025年首届“哒野”赛马文化旅游季非遗展
2025年7月29日至8月1日,被誉为“天空之城”的理塘县以首届“哒野(DAYEVERSE)赛马文化旅游季”为契机,将非遗展示与赛马盛会深度融合,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哒野”源自藏语“马的故乡”,此次非遗展作为文旅季核心板块,通过静态展览、活态演绎与互动体验,让藏地非遗在马蹄声中焕发新生。
展览现场设非遗精品展区,集中呈现了理塘14项省、市级非遗项目。其中,藏医诊疗的古老智慧与哈依银饰的璀璨光泽交相辉映,藏靴与牛皮手工包的粗犷纹理中凝结着游牧生活的智慧。最引人注目的是“妮热”牛羊毛编织工艺——传承人现场演示将柔软羊毛织成彩虹纹样的藏被,指尖翻飞间,高原御寒的实用需求与对美的追求完美融合。唐卡传承人带来的新概念唐卡创作展示,将传统矿物颜料与现代审美结合,让千年绘画技艺迸发新活力。
此次非遗展突破传统模式,通过“三日非遗沉浸游”定制路线,让游客深度参与藏香制作、藏文书法临摹等体验项目。传承人用藏语说唱解读非遗技艺,古老文化与青年潮流碰撞出别样火花。更有非遗文创产品专区,藏式炸果子、酥油甜品等“可品尝的非遗”,让游客在味觉中触摸理塘烟火气 。
●薪火传承·弦动中华!国家级非遗舞蹈(非遗弦子舞)全国推广工程——巴塘8月启航!
2025年8月在弦子舞的故乡——四川甘孜州巴塘县,一场关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盛事即将拉开帷幕!备受瞩目的 “2025薪火计划·国家级非遗舞蹈(非遗弦子舞)全国推广工程” 启动仪式将在这里庄严举行。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会议,更是一次向全国乃至世界宣告: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独特魅力的巴塘弦子舞,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以“薪火传承·弦动中华”的磅礴气势,开启走向全国、深入人心的崭新征程!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刻的到来,见证非遗弦子舞薪火相传的璀璨起点!
●非遗荟 | 色达藏戏
色达藏戏 是藏族戏剧的重要分支,据《甘孜州志》《甘孜州民族志》及各县志记载,甘孜州藏戏有康巴藏戏、德格藏戏、色达藏戏三大剧种,共七大流派。2008年,色达藏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其根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融合了藏传佛教文化、格萨尔史诗传统以及康巴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色达藏戏不仅是藏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藏族历史、宗教、语言和艺术的“活化石”。2005年,色达藏戏团受邀参加第37届国际山丘民俗艺术节并斩获多项国际奖项,标志着其艺术价值获得国际认可。2025年,色达藏戏入选“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品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核心地位。
关联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