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工作动态(第58期)
要目速览
▲重点项目
◆雅安市荥经县云峰古城、生态文明学院及实践培训基地、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期、荥河镇板桥谷农文旅融合项目4个省级文旅重点项目2025年7月共计完成投资额0.55亿元。
▲重要活动
◆7月1日,中国首座雪山悬崖天文台——牛背山天文台正式启幕。
◆7月1日,乐山市沐川县五马坪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7月5日,自贡市大安区方特恐龙王国泼水节开幕。
◆7月9日,由中国侨联主办,四川省侨联、四川省侨办承办,雅安市侨联、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协办的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四川雅安名山段活动开启。来自新西兰、意大利及土耳其伊兹密尔等地的近40名华裔青少年齐聚雅安市名山区,开启一场融合自然探索与中华文化的深度体验之旅。
◆7月11日,宜宾市长宁县举行2025年“李子采摘月”暨第三届和美乡村文化节。
◆7月12日至14日,由商务部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东南亚地区残疾人经济赋能竹编技术及创业能力培训班在荥经县举办。共有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老挝5个国家的20名学员参加,本期研修班采取“座谈交流+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向学员们分享荥经县“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双赢样本的启示。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荥经鱼子酱产品走进洪都拉斯驻华大使馆,雅安市贸促会专职副会长赵兵向洪都拉斯驻华大使萨尔瓦多·恩里克·蒙卡达推介。
◆7月17日,清华大学师生们走进宜宾市兴文县,开展了以“清华力量与兴文文旅的破局对话”为主题的交流互动活动。
◆7月18日,大安区海螺湾水世界第六届电音泼水节开幕。
◆7月19日,达州市大竹县“走进大竹名胜·奏响百强冲刺强音”大竹文旅盛宴启幕,活动场融合音乐演出、美食体验、文创市集等,吸引数千市民游客欢聚一堂,沉浸式感受乡村夏夜的独特魅力。
◆7月20日,“福美渠县·星耀汉杯”群星演唱会在达州市渠县体育馆开唱,本次演唱会汇聚邰正宵、庄心妍、黄英等众多知名歌手。
◆7月20日,“葡香盈仲夏·萄醉百里冲”宜宾市南溪区全域旅游暨大观镇第六届“百里冲”和美乡村葡萄采摘体验活动开幕。
◆7月26日,大安区“滩玩•牛一夏”牛佛首届沙滩啤酒音乐季开幕。
◆7月26日,眉山市洪雅县推出CBL&“桌马”瓦屋山5KM“迷你马拉松”邀请赛活动。
▲宣传推广
◆7月2日,国家一级导演、87版《红楼梦》贾宝玉饰演者欧阳奋强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发布会暨2025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跟着演出赛事影视美食游四川”环节中推介荥经县,荥经县是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取景地。
◆7月5日,四川新闻联播播出《逃离热浪赴筠连过清凉一“夏”》,报道宜宾市筠连县的夏天清凉好去处。
◆7月11日,由中国旅游新闻通讯社、中国旅游记者协会主办的中国旅游新闻网发布文章《在巴山蜀水间书写研学新诗篇》,报道荥经县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打造“熊猫仙森”研学旅游IP,开发出森林观测、科考探险等课程,走出了一条生态研学差异化道路。
◆7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艺览吾“遗”》摄制组走进千年纸乡乐山市夹江县,聚焦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感受“千年纸乡”的魅力。
◆7月16日,CCTV9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巴蜀石窟》第1集《西蜀梵花》,揭秘唐代节度使韦皋为何下令延伸运粮水道至大相岭,并修建荥经石佛寺。
◆7月16日,四川观察发布文章《六养十二境 成都崇州推出康养资源画像》,报道成都市崇州市资源画像以“身心街安,自在十二境”为主题,系统推出覆盖医养、颐养、动养、食养、艺养、心养六大领域的康养资源,构建起“自然+人文+科技”深度融合的沉浸式疗愈场景。
◆7月18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栏目报道名山区,探访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发展的生动实践,揭示“政策活水”如何浇灌出文旅产业的新芽。
◆7月21日,CCTV-13《朝闻天下》栏目,报道《西藏拉萨:一批布达拉宫重要研究成果发布》,其中《布达拉宫 姜氏古茶》一书亮相布达拉宫“见证与守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布达拉宫馆藏上百年的姜氏“仁真杜吉”藏茶,产自荥经县姜家大院,经茶马古道辗转进入西藏,成为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贵见证。
◆7月22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网络微短剧《我家后厨通古今》在荥经县顺利杀青。该剧以独特的“微短剧+非遗+抗战”叙事,不仅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作,更深度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看非遗”创作号召,让历史精神与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7月23日,人民网发布文章《废矿重生 游客四季都有新体验》,报道广安市华蓥市通过将废弃矿坑改为水上乐园、煤矿旧址改建为熊猫主题民宿等措施,创新“工业+科技+旅游”模式,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经验分享
◆荥经万年:做活一根方竹 带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立足“生态优先、产业带动”发展理念,持续加快方竹产业基地建设进度,力争将基地打造为集竹产业培育、竹文化科普、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竹产业示范园区。2024年,该基地获“四川省现代竹产业基地”称号。
(一)一产打底,生态竹林变“致富林”。方竹,是龙苍沟镇竹类资源中的特色品种,当地百姓俗称“熊猫笋”。每年8月至10月为鲜笋采摘期,年产量可达100万斤,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开胃健脾等功效,市场前景广阔。为充分盘活林地资源,万年村采取“村集体+农户+土地”模式,推动土地流转500亩,带动110户农户参与方竹种植及基地建设。通过确权量化、股份入股机制,农户变“股民”,共享产业红利。按照“60%农户+40%村集体”的利润分红比例,打造生态价值转化林业示范园区,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多元化增收模式。
(二)二产赋能,竹产品拓展附加值。依托方竹产业基地,万年村同步建设“竹光宝器”展览馆,集中展示竹编工艺品、竹家具、竹类饮品等二十余种衍生产品,形成集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产品”新业态。通过“以销促产、以销促创”路径,进一步提升方竹产品附加值。同时,推动竹旅合作社与本地文创人才、非遗技艺传承人深度合作,开发,同时持续推进竹类深加工设施建设,完善竹笋加工、包装、运输全流程体系,推动“初级农产品”向“精致商品”转变。
(三)三产带动,文旅融合激发活力。按“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理念,万年村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竹文化研学。基地以“寻竹”为主题,打造识竹、知竹、养竹、富竹、驻竹等五大功能区,串联方竹生态体验路线、竹艺DIY、采笋节等沉浸式体验活动,提升游客参与感和黏性。村集体牵头成立荥经县山水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整合周边农家乐、民宿资源,打造“竹宴美食”“生态康养”等旅游线路,拓宽村民就业和增收渠道。方竹产业基地内设置旅游向导、访客服务、生态巡护等多个就业岗位,构建“企业+平台+村民”用工共同体,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劳动力转化同步推进。
下一步,万年村将通过“生态+方竹+农旅+科普+休闲”模式,持续提升竹产业综合效益,构建生态场景多元化、产业链条一体化、村民增收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
◆大安区“三馆”,文化消夏成为“解暑良方”
在三伏天高温酷暑之际,大安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简称“三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结合自身功能特点,推出一系列贴心服务,为群众打造清凉舒适的文化空间。这种“便民+惠民”的服务模式,让文化消夏成为“解暑良方”。
(一)文化馆“消暑文化”+艺术培训。文化馆开设暑期少儿诵读公益培训班,丰富少儿的暑期生活,提升少儿的诵读水平,储备少儿诵读骨干力量,让孩子们在凉爽的环境中学习技能、培养兴趣。
(二)图书馆“清凉阅读”+知识补给。图书馆提供免费 Wi-Fi、应急物资、无障碍服务等。读者徜徉在浩如烟海的书本之中,纸香与墨香交融,将夏日的燥热剥离,沉淀下浮躁的心绪,留下静谧与清凉。
(三)美术馆“视觉清凉”+审美熏陶。美术馆推出“成渝地·巴蜀情”——2025“发现小画家”青少儿手工作品展,共有100余幅原创手工作品参展。作品类型丰富多样,涵盖扎染、雕塑、剪纸、泥塑、布艺、综合材料等,每一件都饱含童真童趣,诉说着孩子们的心声。
关联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