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工作动态(第54期)

信息来源: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秘书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4

要目速览

▲重点项目

◆雅安市荥经县云峰古城、生态文明学院及实践培训基地、阁道荥峡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期、荥河镇板桥谷农文旅融合项目5个省文旅重点项目3月共计完成投资额0.22亿元。

◆宜宾市长宁县创智先锋·双河无人机科普研学基地正式开馆、佛来山景区星空露营基地建成投运、壹号广场建成4个集装箱集市,新引入美豪丽致酒店等3个酒店。

▲品牌建设

◆3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拟入选人员和拟资助人员名单,泸州市合江县李红、乐山市夹江县杨雨、宜宾市兴文县叶文、广安市武胜县易小梅、荥经县曾庆红入选。

◆3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

区名单,宜宾市翠屏区僰道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入选。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泸州市古蔺县古蔺花灯传承人姚占楷、荥经县陶器烧制技艺(荥经砂器烧制技艺)传承人曾庆红、达州市渠县三汇彩亭会传承人雷明珍、宜宾市珙县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熊宗会、夹江县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陈秀君入选。

◆3月18日,自贡灯会新营销案例入选《2025年中国旅游休闲新场景新业态案例研究报告》。

◆3月18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名单,古蔺县四渡赤水·太平古镇红色研学基地、达州市大竹县四川东柳醪糟研学基地、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冯氏家风馆)、南充市高坪区凤仪湾研学基地、翠屏区李庄古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眉山市青神县国际竹艺城景区、广安市华蓥市华蓥山旅游区、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研学基地、雅安市名山区四川省蒙顶山茶文化研学实践基地上榜。

◆3月21日,“2024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奖项公布,成都市邛崃市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荣获“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文博艺术空间”。

◆3月26日,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推出“2024年度县域优秀作品”,荥经县《四川荥经:古道长街宴,以五盘四碗的佳肴,迎五湖四海的朋友》、邛崃市《在萤光星海里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获最受欢迎作品。

▲重要活动

◆3月1日,自贡市大安区2025年春季乡村旅游暨大安区伍家村第二届油菜花季在大山铺镇伍家村开幕。

◆3月14日,大安区2025年“四季村晚”暨三多寨梨花风筝音乐季活动启动、2025年春季乡村旅游暨大安区牛佛镇龙骨山第三届桃花季开幕。

◆3月18日—19日,长宁县举办2025年“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风采展示暨镇域经济特色产品展销活动。

◆3月20日,荥经县举办2025年“赶”春分活动,“赶”就是在“春分”时节赶(参加)一场春天专属的集会,民众和游客在集会上进行农具、竹编等商品交易。近年来,荥经县将油菜花、郁金香等“赏花经济”与“赶”春分结合,推动节气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3月20日,“中国宝藏茶叶·竹香入茶韵”主题创新推广直播活动在长宁县蜀南竹海举办,蜀南竹海景区与知名茶饮品牌茶百道(ChaPanda)联合推出新品“竹香乌龙系列”,茶百道官方直播间观看人数峰值7000人次同时在线,“蜀南竹海春日茶宴”等话题累计传播覆盖1.2亿人次。

◆3月22日,大竹县2025第三届“巴山青”茶文化节暨第九届“大竹白茶”喊山开茶节开幕。

◆3月22日,以花为媒促振兴!长宁县佛来山第二十四届梨花观赏月活动启幕,推出“梨园+”推出梨花电音会、热血篮

球赛、梨园市集等11项新玩法。

◆3月29日,荥经县第十七届鸽子花生态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龙苍沟徒步大会开“走”,游客们一起穿越原始森林,聆听麒麟瀑布轰鸣,探索秘境,邂逅自然景观。

▲宣传推广

◆3月7日,渠县“賨都踏金浪 花海逐春2025年渠县最美油菜花季”促消费系列活动开幕,活动被CCTV-2央视财经频道《正点财经》、四川乡村频道等媒体报道。

◆3月13日,中国报道发布文章《雅安荥经:第十七届鸽子花生态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大集合》,预告2025年荥经县第十七届鸽子花生态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

◆3月13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报道自贡灯会。

▲经验分享

◆荥经万年村:方竹经济解锁生态振兴三重密码

(一)生态筑基。作为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门户社区“门户第一村”、以竹资源为主的森林覆盖率达98.6%的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作为连接大相岭、小相岭和邛崃山系大熊猫三大栖息地的关键区域,通过构建“生态保护-产业振兴-价值转化”三位一体模式,让传统竹产业焕发新生机,助力乡村振兴。

(二)产业焕新。2017年,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后,万年村以“人退猫进”的生态智慧重构发展格局,累计建成500亩方竹产业基地核心区、10000余亩方竹林种植区,打造出集竹笋加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村集体投资建设的竹笋加工厂,不仅实现日处理3吨鲜笋产能,更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联动温泉、民宿等旅游资源,创新推出“方竹+”产业模式:春采竹笋、夏制竹编、秋采方竹、冬泡温泉,四季不断档的产业链让竹资源综合利用率持续提升,2024年万年村方竹基地获评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

(三)融合蝶变。万年村以“竹旅融合”为突破口打造生态经济新范式。雅西高速龙苍沟出口至万年村连接通道打造大熊猫翠竹长廊,获评2020年省级翠竹长廊和2021年全国美丽乡村路,全村发展80家民宿,开发10类竹编文创,创新“碳积分”生态激励机制,成立“竹旅”方竹合作社,2025年初37户村民分红41.68万元,单户最高收益1.4万元,走出“护生态得实惠”的共富路径。

◆大安区三向发力焕活井盐文化

(一)基建升级。以提升接待服务水平为依托,围绕燊海井景区周边停车场、公共交通、照明系统等开展升级改造。通过增设盐文化景观、游客休闲区等基础设施,全新打造游客集散广场,提高景区接待能力。2025年以来,已增扩景区停车场300平方米,完成公交站迁移。

(二)业态创新。对接国内沉浸式演艺头部企业,探索增添沉浸式互动演艺业态。发挥井盐文创品牌优势,打造“乾元昌”文创展销店集中展示井盐生产模型、盐雕等特色文创,进一步增强景区文化吸引力。2025年以来,已经完成与演艺公司意向合同签订,预计景区综合收入将提升20%。

(三)文化赋能。谋划打造全省首个以盐文化学术、研究为主题的城市书屋“拾光书屋—燊海听盐”,通过改造景区游客中心影视厅,打造集图书阅览、文创展销于一体的世界级盐文化书屋,借助文化增加游客驻留时长。2025年以来,已完成书屋简装,并收集相关书籍3000余册。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