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大遗址文旅发展联盟工作简报第36期
导 读
◆工作简讯
1. “三苏家风主题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展
2. 省文物局调研剑阁县三线建设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3. 第三届杜甫草堂兰花展春季展开幕
4.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新书《光辉物证——川陕苏区精品革命文物赏析》正式出版发行
5. 自贡市博物馆协会与江姐故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重要资讯
6. 四川启动川藏公路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
7. 三星堆最新科研成果在国外科技考古权威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公开发表
8. 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工作简讯
“三苏家风主题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展。3月4日,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眉山市妇联、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中共青神县委共同举办的“三苏家风主题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一层展厅开展。此次展览由“乡风儒染”“诗书世家”“家风世传”三部分组成,讲述在 “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熏陶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家国情怀。展览期间,博物馆还将举办系列讲座和文化体验活动,为观众提供丰富的参观体验。
省文物局调研剑阁县三线建设遗址保护利用工作。3月5日,省文物局会同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调研剑阁县三线建设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调研组先后到开封镇马灯三线遗址、鹤龄镇化林大队旧址,深入了解遗址保护现状及活化利用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调研组指出,要高度重视三线建设遗址保护,加强对遗址保护利用的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区分轻重缓急有序实施。要深入挖掘三线建设遗址文化内涵,整理一批文献、照片、实物等一手资料,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三线建设遗址纳入“四普”普查范围,实施分级分类保护。
第三届杜甫草堂兰花展春季展开幕。3月6日,第三届杜甫草堂兰花展春季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兰园拉开帷幕。在本次展览中,来自成都与苏州两地的共400余盆名兰在古建飞檐下舒展枝叶,与诗词书画共舞,共同为蓉城奉上一场“色、香、韵”俱全的文化盛宴。杜甫草堂向苏州方赠送了《杜甫千诗碑书法作品集》,该书涵盖了杜甫在人生各个阶段创作的诗篇,书体则包含真草篆隶行,既可以欣赏到不同书体的独特美感,又可以品读“诗圣”杜甫不同时期作品的鲜明风格。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新书《光辉物证——川陕苏区精品革命文物赏析》正式出版发行。近日,由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编辑的《光辉物证——川陕苏区精品革命文物赏析》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文物为载体,以历史为脉络,筛选从土地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珍贵文物近200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文物的形态特征、流传经历和价值意义,探寻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川陕苏区革命历史的新视角,使革命文物走进读者的书房。《光辉物证——川陕苏区精品革命文物赏析》的出版发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将红色文化资源公之于众、与民共享的生动实践。
自贡市博物馆协会与江姐故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月27日,自贡市博物馆协会与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与可持续发展。签约仪式上,双方代表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信息共享与交流、举办展览与活动、学术研究与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以江姐故里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提升江姐故里的社会影响力。
◆重要资讯
四川启动川藏公路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近期,四川省启动川藏公路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全面开展第一阶段试点调查工作。本次调查根据相关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和历次文物普查资料,结合“四普”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利用无人机、测量杆、北斗定位系统、全站仪、ARCGIS地图绘制等技术手段,对川藏公路雅安至泸定段沿途的与川藏公路修(改、扩)建、道路养护维护相关的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进行了全面调查。新发现川藏公路清江桥、川藏公路月亮湾大桥、川藏公路仙人桥钢架桥、川藏公路二郎山甘海子14道班旧址等遗址遗迹,涵盖道路、桥梁、隧道、道班等多个类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通过本次试点调查,初步掌握了川藏公路革命文物资源的构成、类型及特征,为研究制定川藏公路革命文物认定标准,开展价值评估,全面推进专项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星堆最新科研成果在国外科技考古权威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公开发表。2025年3月27日,科技考古权威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以“Deciphering the origins of Sanxingdui bronzes through petrographic and elemental analysis of casting cores”为题发表了三星堆最新科研成果。2019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科技大学、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基于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青铜器残留泥芯的岩相与成分特征,揭示了容器类与非容器类器物泥芯在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指出不同类别的青铜器可能在不同的地区铸造。其中,神树、面具等非容器类器物可能为本地化生产,而容器类器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丰富了对商代青铜冶铸技术物料网络和区域文化交流的认识。
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2025年3月31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0个项目入围终评,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成功入围。濛溪河遗址距今约6万至8万年,处在早期现代人演化关键阶段。遗址还是国内旧石器遗址中罕见的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和动植物遗存的全要素遗址,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专家认为,资阳濛溪河遗址“特殊、罕见、价值重大,具有世界性意义”。
关联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