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文旅要闻

西昌:首位产业推动 打造国际文旅名城

信息来源:   作者:宣传推广处   发布时间:2020-08-29

8月28日,“一年看变化”天府旅游名县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凉山州西昌市。数十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共同感受西昌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一年来的新发展、新气象、新面貌。

一年来,西昌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发展要求,紧扣“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这一金字招牌”的工作方针,持续发力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打响文旅品牌,形成示范效应,全力以赴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以文化旅游为“首位产业”的市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9年,西昌接待游客22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8亿元;在文旅产业拉动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9.64%,三次产业结构由2-3-1转型为3-2-1,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对GDP贡献率79%。2019年,西昌市荣获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强县、乡村振兴先进市三大称号,是全省唯一大满贯荣获省委、省政府重大表彰的县(市、区),也是四川唯一的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


项目支撑突破旅游瓶颈

在实地采访中,媒体记者们来到邛海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这是西昌最具影响力的生态景区。2019年底,西昌启动打造“一廊六园”大型七彩园林,完善度假功能。目前,兰园、菊园、合欢园已建成开放。

项目建设是文旅融合的“牛鼻子”。以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抓手,西昌持续发力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保障要素、提升服务水平。西昌市财政每年预算旅游基础建设资金5亿元、文旅专项资金5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旅项目。率先在全省成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中心,19个项目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落地项目13个,投资额187亿元,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投资文旅领域。一年来,全市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90余亿元,赴全国20余个城市开展文旅招商,签约项目48个487亿元;2020年启动实施十大文旅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236公里旅游干线公路、120公里慢行绿道,游客出行的便利感更加明显;26条旅游航线实现航空旅客突破100万人次,增幅列全国同类机场第一。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1个大型旅游集散中心、31个游客服务中心、公路服务区6个、5个自驾营地、20个生态停车场、132个旅游厕所,40套全域全景图,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助推了文旅升级。投入2000万元建成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一部手机游西昌”,旅游体验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挖掘资源打造特色经济

一年来,西昌市围绕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挖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发展“月光经济”、打造“网红经济”,布局“赏花经济”,丰富旅游业态。

如今,听涛小镇、唐园、海南小镇、海河天街、时代广场等“夜春城”地标、商圈,航天路特色烧烤、海门渔村等大月光经济示范街区,塑造了西昌夜间消费“文化IP”,西昌的夜晚消费产品更加精彩。

月月有花开,每一条街都有不同的色彩。蓝花楹、郁金香、三角梅、黄花风铃木等鲜花的“刷屏”效应,以花为媒,布局涵盖全年的“赏花经济”,吸引着广大游客来西昌四季旅游“打卡”。

通过与媒体互动推动文旅营销,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推广旅游产品,打造“主题网红打卡点”、“最美西昌餐桌”、“最火深夜食堂”等旅游美食“打卡”地;推出与航空公司合作推出“花样空姐”直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西昌特色,让400多万网友大呼“明天就要来西昌!”。

“+旅游”实现深度融合

一年来,西昌瞄准以文旅深度融合引领全域旅游,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打造“火之旅、水之旅、色之旅、剧之旅、食之旅、购之旅”七个维度系列产品,开发出文旅体验项目20余种、文旅品牌活动30余项、文创特色商品500余种,建成文旅产业园区4个。

文化+旅游,构建“品牌节庆+金牌赛事+四季活动”的旅游节庆产品体系,推出《阿惹妞》、《彝红》等大型演艺节目,建成安哈彝寨、建昌古城、大凉山民族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旅游节点,形成火把狂欢节、彝族选美等一批持久性文旅活动。全球唯一国际冬季戏剧节、国际诗歌周、魅力中国城博览会、四川冬季音乐节永久落户西昌。  

康养+旅游,建成邛海国际老年公寓、观海湾阆悦苑等康养度假基地9个。

运动+旅游:每年举办国际帆船赛等大型赛事15场,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成为全国“金牌赛事”。

乡村+旅游:依托“乡村十八景”每年举办乡村旅游节20多个,月月办节,月月火爆。

民宿+旅游:全市民宿客栈达到600余家,成为度假旅游生力军。

研学+旅游: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国家行政学院、首都医科大等十余家院校机构合作,建立“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研学基地。

“+旅游”已经成为西昌旅游产业整体转型的新引擎。

政策扶持助力旅游复苏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对西昌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如何突破眼前的困境?西昌市委、市政府组建专班,拿出“真金白银”,科学高效出台《西昌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实施意见》《应对疫情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稳产保供十条措施》等政策。

截至目前,共为各类中小企业补贴减免7165万元(其中为1335户国有资产类经营性用房承租户减免租金4444.25万元),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38.2亿元,从资金支持、优化服务、补贴等不同层面,以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其中,向全市119家企业单位兑现景区创建奖补、支持民宿客栈奖补、疫情防控物资奖补、疫情防控定点酒店补助等资金共计773.8万元。与此同时,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推进登记网上办理,充分依托“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有效手段,进一步压缩登记注册环节、时间和成本。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西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率先复苏。

瞄准未来铸就新时代旅游样板

获批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这一殊荣极大地振奋了全市干部群众坚持将文化旅游作为首位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下一步,西昌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积极融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新布局,紧紧围绕“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持续实施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完善一核五区布局(一核:建设邛海湿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核心区,打造邛海泸山中央城市公园;五区:东部温泉会展旅游度假区、西部安宁河农文旅生态走廊、北部红色文化特色旅游区、南部民族风情生态旅游长廊、中部古镇文化特色旅游区),加快实施十大月光经济项目,十大文创产品提升,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在新一轮的旅游发展中抢占先机。

风劲潮涌,未来可期。西昌将持续巩固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地位,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让国内外游客享受到更加独特、丰富的旅游体验。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