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四川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造大蜀道文化旅游精品的建议》(第0035号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对四川文旅的关心关注,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是持续开展考古调查。2023年12月,蜀道考古研究成功申报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国家文物局于2024年3月1日组织川陕甘渝文物部门、考古单位和有关高校在广元召开“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启动会”,蜀道专项调查和考古工作正式启动。今年4月2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成都举行,截至目前,已完成对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陈仓道、褒斜道、祁山道共六条干线的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考古成果。初步掌握了6条蜀道主线保存较好路段的基本情况,形成了目前最为准确的“蜀道数据”;首次明确了蜀道沿线文化遗存的核心分布范围,统一了“以线串点”的调查方法、道路分级标准和记录规范体系,同时,蜀道数字平台建设工作正稳步实施。
二是加强保护管理。今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大蜀道”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构建四川省境内金牛、米仓、阴平、荔枝等四条文旅走廊,打造剑门蜀道、米仓画廊、米仓乡韵、康养巴山、嘉陵山水五条特色风景道,丰富蜀道文化内涵。今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蜀道保护利用工作总体实施方案(2025-2035年)》,通过聚焦川陕甘渝四省(市)蜀道主线和支线,将沿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纳入重点实施对象清单,推动与文化旅游、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大蜀道”文旅发展联盟自2020年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秉持“沟通、协作、务实、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大蜀道旅游一体化发展,在区域文化旅游共同保护研究、共塑旅游品牌、共建产业体系等方面成效显著。通过重大文旅综合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蜀道文化、农耕文明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三是推动文旅融合。今年4月,四川省文物局发布“蜀道金牛”文物主题游径,以绵阳市梓潼县至广元市朝天区的金牛古蜀道为路径载体,串联沿线大批文物古迹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阐释蜀道作为连通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重要通道的伟大价值。大蜀道项目正加快建设,包括大蜀道博物馆、文旅展示交易中心、藏馆建设、演艺中心、旅游配套设施等,致力于剑阁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拓展景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相关产业+文化体验”的深度模式,丰富景区旅游资源。省政府今年将剑门蜀道列入特色风景道重点打造,剑阁正加快建设蜀道翠云廊世界级步游道。剑门蜀道研学实践基地入选四川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推出“探秘蜀道 寻根剑门”等多项主题研学活动。广元市连续三年举办“古蜀道徒步游”活动,并在众多线上旅行社平台上架该线路产品,逐步实现市场化运营。此外,通过创新举办“大蜀道文化旅游周”活动,展示大蜀道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健全协作机制,系统谋划推动。我厅将进一步指导“大蜀道”文旅发展联盟发挥联盟理事会统筹作用,健全跨区县的协同工作机制,督促相关区县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加强沟通协作;完善和规范蜀道沿线旅游配套设施,共同建立大蜀道整体文旅形象,整合大蜀道沿线旅游资源,推进大蜀道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蜀道翠云廊世界级步游道,推动剑门关—翠云廊景区与其他景区联动发展,一体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
二是加强资源保护,坚持以旅彰文。我厅将积极指导地方根据文物保护展示要求及结合周边环境情况,制定蜀道沿线相关保护展示方案,一体推进蜀道重要点段和沿线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同时,我厅还将围绕《四川省研学旅游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内容,指导各地积极打造包括蜀道文化在内的精品研学旅游,打造以探寻大蜀道人文历史为主线的综合体验线型旅游目的地,促进全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是丰富文旅活动,彰显蜀道品牌。我省将持续推动“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对蜀道全线持续展开系统性调查与研究,并会同陕西、甘肃、重庆共同编制蜀道保护总体规划,同陕西省、重庆市分别牵头编制跨省段落专项规划,制定区域性空间管控要求。积极探索开发大蜀道文旅精品路线和文物主题游径,充分融入大蜀道文化。通过举办大蜀道文化旅游活动周、大蜀道美食品鉴暨特色商品展、徒步穿越蜀道等特色文旅活动,打造推出一批精品展览及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大蜀道”整体知名度和品牌联动效应,积极推动规划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贵单位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四川文旅事业发展!
此函。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7月25日
(联系人:孙韵雅,联系电话:028-8664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