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公开
  • 索引号:
  • 发文字号: 〔〕 号
  • 公文种类: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主题分类: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对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040243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28   作者:川文旅议复〔2025〕4号   【字体:

万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践行“让古籍活起来”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强化政策引导。2023年,我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四川古籍工作的实施方案》,专章对“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作出要求,提出挖掘时代价值、统筹古籍数字化建设、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等任务,明确了蜀学荟要研究出版、古籍档案研究利用、中医药古籍整理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整理研究、经典古籍普及推广、古籍数字化支撑体系建设等6大古籍研究利用工程。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四川省古籍保护利用条例立法,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加大古籍数字化与多维度呈现力度,推动古籍内容的创意转化与创新应用,加强多学科合作,推动古籍研究的跨界整合,加强与新媒体合作,推动古籍的社会传播等,我们条例草案中均有体现。

(二)加强古籍整理研究出版。以蜀学蜀刻蜀藏为重点,加强巴蜀特色古籍系统性整理出版,推出古籍整理研究成果100余种。《洪武南藏》《李一氓旧藏词集丛刊》整理研究项目入选《2021-2035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李一氓旧藏词集丛刊》荣获2022年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二等奖;支持各地开展川茶文献整理、川派中医药古籍整理、川剧唱本整理等,系统保护巴蜀优秀历史文献。

(三)推进古籍数字化建设。省图书馆建成四川省图书馆特藏资源平台,完成珍贵古籍数字化160种、地方特色古籍数字化448种,对外发布古籍资源247种。省档案馆有计划地开展馆藏347种古籍的数字化。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利用系统开发、拍摄加工、整理完善等方式,对古籍文献数字化处理,定期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发布。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依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出土医学文献文物保护研究数字实验室”,打造“万卷精华”中医文献与文物资源中心,已经完成约5万拍古籍文献的扫描与元数据著录,初步建成巴蜀中医药古籍数据平台,逐步构建具有全文识别及知识关联等功能的中医古籍数字资源中心。巴蜀书社依托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数据库,已有数十种点校本古籍完成数字化。

(四)加强古籍宣传推广。聚焦大众传播,我厅推出“李劼人、李一氓文库暨展览”“宝树繁花——巴蜀家谱文化展”“历史名人文献馆”等特色专题展馆、展览,吸引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四川观察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注重活态传承,推动成立四川省文旅场馆研学联盟,开发古籍研学课程、古籍文创产品,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四川省图书馆、四川传媒学院图书馆成功获批为西部首批“中华经典传习所”;与四川美术学院、夹江县人民政府共建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积极开展古籍修复用纸品质提升,以“古籍+非遗”融合发展激发新时代古籍事业发展活力。

二、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虽然我厅在古籍活化利用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是由于古籍工作经费有限,专业人才缺乏,特殊文献整理的技术支撑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厅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古籍保护利用立法。配合省人大做好古籍保护利用立法调研、论证、审议工作,加强和教育、出版、民族宗教、档案、方志等兄弟单位横向联系,学习借鉴先进工作经验,确保全国第一部省级古籍保护利用立法立得住、可操作。

(二)积极争取财政持续支持。及时总结财政支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大工程古籍保护利用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工作成效,开展资金绩效评价,梳理古籍保护利用领域亟待解决的短板和问题,争取财政新一轮支持。

(三)有序推动古籍活化利用。充分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专业机构作用,带动全省古籍收藏单位联合开展巴蜀特色古籍数字化整理加工、专题展览等重大项目,讲好古籍故事、四川故事,提高古籍工作影响力。

感谢您对四川文化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7月25日        

(联系人:刘玉容,联系电话:028-8670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