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四川文旅人风雨战汛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雪娟 付远书   发布时间:2020-08-24

本报记者 王雪娟 付远书采访整理

暴雨袭川。进入8月中旬以来,四川多地遭遇暴雨“车轮战”,蓝、黄、橙、红,暴雨预警级别连跳。8月18日,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因青衣江雅安城区段已出现百年一遇的洪水,预计整个青衣江流域将全面超过保证水位,大渡河下游、岷江下游也将出现全面超警超保水位,四川省决定启动一级防汛应急响应,这在四川省有水文记录以来尚属首次。

统计显示,8月中旬以来的强降雨天气,已造成四川省19个市(州)142个县(市、区)341.9万人受灾。四川全省文化场馆和景区景点不同程度受损,目前正在全力进行灾后重建和统计工作。当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汛期出游安全成为焦点。结合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8月13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时对外发布旅游安全预警提示,并对I级红色预警和Ⅱ级橙色预警不同区域,提供了不同的响应对策。四川省主要景点、景区如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等纷纷关闭,开放时间视汛情而定。

8月21日,根据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四川省本轮强降雨过程已经结束,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次生灾害风险,各地抢险救灾工作还在继续。

暴雨预警、洪峰过境、景区关闭……人们的心情随着雨势起伏,奋战在防汛一线的文旅人更是如此。汛情稍缓的此刻,让我们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战斗故事。


洪水涌入整个乐山市文化馆


曾蕾(右一)与硗碛乡党委政府负责人以及文旅公司人员一起商量游客疏散转移工作等事宜


2019年“8·22”特大暴雨之后,宝兴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设立党员服务站为下山游客提供帮助。


宝兴县工作人员到农家乐讲解暴雨危害疏散游客


李旭东拍摄的救援场景


宝兴县组织大巴车疏散游客


泥石流冲击后的达瓦更扎景区


乐山市文化馆馆长李旭东涉水购买干粮


徐少波在巡查中维修景区安全标识


大雨之前,宝兴县景区游客准备有序撤离。

“衣服鞋子没脱,我蹚进了及腰的洪水”

讲述人:李旭东(四川省乐山市文化馆馆长)

坐标:四川省乐山市

8月18日上午,洪峰过境乐山市,由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水位暴涨,地处交汇点的世界著名景观乐山大佛被汹涌的江水淹没了脚趾。乐山市民纷纷晒出“大佛洗脚”视频,并称当地老人过去常说“大佛要洗脚,乐山全淹完”,这是乐山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汛情!河水倒灌城区使之深度积水,全城交通管制、电力瘫痪,城区及周边县城多地已成一片汪洋,城市告急!

8月17日深夜10点,乐山城区迎来强降雨,根据我们文化馆所处地势及以往经验,我预感馆内院坝可能会形成内涝、积水等情况,随即我通知办公室和门卫处,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掌握全馆情况,迅速做好防洪准备。

尽管已作出周密部署,可万万没想到,情况比预想的严重得多。

8月18日凌晨5点,天微亮,由于担心馆内安全,彻夜未眠的我便起身出门。雨仍在下,一路上看到乐山中心城区多处积水,一些低洼处更是形成了“路中湖”。绕行了好几个路口后,我还没找到能安全抵达文化馆的路。焦虑和担忧之下,我衣服鞋子没脱就蹚进了及腰的洪水中,在艰难涉水约一个半小时后终于到达文化馆。

文化馆大院内已是一片汪洋。

我当即与已经到馆的副馆长卫明、办公室工作人员肖莉佳及馆值班安保人员等5人一起,将电脑、移动硬盘、非遗资料、音箱等贵重办公用品搬到二楼高处。早上9点左右,积水水位还在持续上涨。洪水从大院猛然涌进非遗展厅、数字中心、百年记忆馆、办公区等,眼看水势汹汹,我迅速在文化馆工作群里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干部职工首先务必做好自救,确保人身安全,待水位稍退后,大家再赶到馆里抢险。

下午1点左右,考虑到与我一同在场奋战的几名干部职工已经几小时滴水未进且还未就餐,我提出要出去为大家买午餐。此提议顿时遭到在场所有人一致反对。作为文化馆主要负责人,我必须以身作则,即便今天只有我一人在,也要坚守阵地,保障同事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我不顾众人反对,“固执”地涉水出馆,此时,水深已及胸口。我顺着水势来到几公里外水位相对低的街道,购买了蛋糕、矿泉水等扛在肩膀上,又慢慢蹚回馆内。在草草吃了些东西后,我又再次走到大门处,提醒来往的市民注意安全,并协助应急救援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其间,我还拍照记录了不少感人的救援场面。直到晚上7点,洪水逐渐有了退去的迹象。在确保参与抗洪抢险的同事逐一安全离开后,我向留守文化馆的安保同志做好防控后期安排,才慢慢涉水回家。

由于几乎整天浸泡在积水中,晚上,我10多年的“老痛风”又犯了。通过新闻得知,当天,乐山市已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全市大雨站点3个、暴雨站点28个、大暴雨站点231个,特大暴雨站点45个。其中,青衣江、夹江水文站洪峰最高水位414.71米,超保证水位0.21米,洪峰最高流量达18100立方米/秒,为历史最高纪录,洪水重现期百年一遇。

8月19日上午9点,我立即召集文化馆全体干部职工举行灾后恢复工作部署会议,盘点统计受灾情况后,组织清淤、修复。本次汛情,我馆受灾严重,经初步统计,包括非遗展厅、美术展厅、嘉州画院及市民培训中心在内,共计损失700多万元。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也是凝聚正能量的坚固堡垒。19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到乐山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抢险救灾工作,为我们灾后重建鼓足了干劲。省文化和旅游厅及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十分重视、关心修复重建工作。20日下午,我利用午休时间在医院简单治疗痛风后,便立即赶往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参加灾后工作部署会议。我相信,经过本轮防汛抢险抗洪救灾,在我们积累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经验及科学的有效规划下,一定能更好地修复我们的精神文化家园,继续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收到老人的短信,我一晚上没睡着”

讲述人:曾蕾(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坐标:四川省雅安市

8月17日20时至18日6时,四川省雅安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一时间汛情骤然紧急,青衣江水位猛涨,雅安主城区多处被淹,内涝倒灌、公路损毁,安全护栏被洪水冲走,县区乡镇多处道路中断,洪水淹没了场镇上的车和一楼房屋。18日凌晨4点,受强降雨影响,城区树木倒伏严重。随即,雅安交警发布微博称,雨城区所有大桥已实行封闭管控,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8月18日,据当地应急管理局初步统计,雅安市遭受百年一遇洪水袭击,已造成全市244084人受灾。

我一直在文化系统工作,去年调到宝兴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没想到,到岗第一年就迎来职场生涯的一场“大考”——去年,宝兴县经受了“8·22”特大暴雨灾害,近10万人受灾,2000多名游客被困。当时由于没有丝毫前期预兆,导致很多游客滞留景区。道路不通、点位通讯中断、断水断电,让各个景区成为“孤岛”。那时候压力值爆表,不光是汛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由于通讯中断无法联系,有游客家属甚至因担心亲人而从贵州赶了过来。

当时,我们局长在汛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进入邓池沟景区,结果也成了“灾民”,被困在山里一周。于是,他在山里帮着安抚游客,组织人员疏散。直到可以通过卫星电话报平安了,人们的焦虑情绪才逐渐缓解,最后2000人绕行山路走出景区。县里统一组织了几十辆大巴车疏散游客,全县的越野车也都被征用了,拉了一拨客人下山。我们在山下组织党员服务队,设点准备矿泉水、食物等,为下山的游客提供补给和帮助。

经历就是宝贵的财富。去年的惊心动魄让我们今年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今年,因为很早就接到汛情预警,所以我们提前做好了准备,8月12日,关闭所有景区,并通知旅行社撤离。所有工作人员前往农家乐一一跟老板和游客做工作,告知暴雨灾害的危险。8月13日,宝兴县领导组织县文体旅游局、硗碛乡、县文旅集团相关人员,对在硗碛旅游避暑的游客进行集中疏散。浩浩荡荡的大巴车排成了一条长龙,在大雨来临之前载着客人们安全地撤离了景区。截至目前,我们共安排了大巴车30辆,疏散团队游客1200余人,疏散私家车200余辆、游人1000余人。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一进入主汛期,我们就完全进入战备状态,全员在岗。游客中心准备了比平时多几倍的雨衣、雨靴、食物、手电筒、抢险工具和急救药品,以备游客不时之需。

手机信号断断续续,群里可以看到各受灾点位的照片,满目疮痍。新闻传来:8月18日,青衣江雅安城区段已出现百年一遇的洪水,四川省启动史上首次I级防汛。我跟爱人在离城区50公里的宝兴县工作,都在一线,没法守护在居住在雅安城区的父母和孩子身边。爱人在应急管理局,汛期是他最忙的时候,好多天没见到了。每天通过卫星电话报平安,而且只能他联系我,我找不到他。18日晚上,家里老人给我发了条信息:水都要漫上河坎了。那天晚上,我听着哗哗大雨,忧心如焚,一晚上没睡着。

终于,8月19日,I级防汛应急响应调整为Ⅲ级防汛应急响应。四川省的这轮强降雨过程趋于结束。趁雨势稍歇,我出去看了一圈。

真的是百年一遇啊!通往景区的道路、河堤有的已经被损毁,达瓦更扎景区被泥石流冲击后,旅游大巴车深陷其中,还有个湿地公园被大水淹得顶都看不到了。去年因暴雨山洪损毁的蜂桶寨邓池沟景区刚修好,才开业一个月左右,又被洪水冲了,损失惨重。万幸的是,没有一个游客受伤。

历年来,8月至11月是我们景区的旅游旺季,夏天避暑,秋看红叶。尽管受疫情波及,但由于景区多是半开放式,这两个月的经营其实已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这次洪灾带来了又一次打击。大家都盼着灾后重振旗鼓,希望9月能顺利开业吧,不然真的很惨。

“大树倒地让我意识到这雨‘不简单’”

讲述人:徐少波(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二王庙管理所副所长)

坐标:四川省都江堰市

8月15日20时至16日14时,都江堰市普降大暴雨,受岷江上游强降雨影响,洪峰过境,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宝瓶口控制流量”,仍充分发挥它“分流排沙、泄洪减灾”的作用。

本次汛情持续时间较长,依据都江堰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整个都江堰景区实施了关闭政策,分别于8月7日、12日、16日、17日关闭4天。

在我印象中,今年的雨季来得比以往早很多。尤其是16日的强降雨,让我印象深刻。我所分管的二王庙玉垒山北大门片区自8月初开始,就加大了防汛减灾安全巡查力度,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景区内个别积水、树木倒伏等点位及时进行处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点位实行24小时专人监测制度,大家坚持“心中有数”“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理”的工作方式,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8月15日,景区接到预警后,我们第一时间有序疏散了所有在园游客,并发布临时闭园公告,做好游客安抚及劝退工作。虽然景区闭园,但在部队锻炼了12年的我,养成了“责任在肩,脚步不停”的做事习惯。8月16日早上5点,眼看雨越下越大,我有些担忧景区内的状况,便起床开始例行巡逻。6点15分,发现一棵直径约1米的泡桐树被风刮倒,横跨在玉垒关前50米处。包括我在内的3名工作人员当即拉起了安全警戒线,并通知抢险队前来清理。

大树倒地,让我意识到当天的雨“不简单”,我赶紧来到分管辖区内的两处受灾点位进行巡查。其中,景区内的德政碑点位并无大碍,但景区外的北大门石至厂湾,受强降雨影响,山体已经出现轻微滑坡。在设立预警牌、封锁现场后,洪水已经快淹过连接鱼嘴和二王庙的安澜索桥墩。

说起这座桥,我很有感情。2011年9月,我被调到安澜索桥工作站任站长,在老师傅们的协助下,安澜索桥的管理实现了从没有国标、行业标准到完成《安澜索桥管理标准》的转变。其间,我每天带领工作人员下地锚室、排架检查钢绳及滑轮,桥板、边绳的维护保养,确保了每年几百万人安全、有序通行。眼看水位不断上涨,我立即通知我熟知的维护部门来到现场,对索桥进行维护、评测,以便对雨停后是否能通行做出准确的判断。防汛不打无准备的仗,顾不上休息,我又马不停蹄来到二王庙桥头堡等防汛物资储备库“点货”,为接下来的未知的汛情做好充分防备。

老话说,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岷江水涨,经过“鱼嘴”一分为二,左为外江,右为内江。外江汇入长江,内江则继续分流灌溉着成都平原。正是得益于老祖宗的智慧,都江堰每次面对汛情的压力都相对较小。我们也常常开玩笑地说,如果连都江堰都垒起了沙袋,那整个成都平原的防汛压力不言而喻。

成熟的预案和经验很好地帮助我们应对各种意外状况。8月17日,景区继续关闭,但因为雨势稍小,景区门口聚集了不少人。他们之中有未看到关闭通知的旅游团,也有从新疆、甘肃等地专程前来“拜水”的游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边劝导游客从原购买渠道办理退票,一边记下远道而来、心有不甘的游客的通讯方式,承诺开放后给予门票优惠,快速地劝导疏散了聚集群众。

汛情过后,都江堰景区顺利通过了综合安全评估,已于8月18日恢复对外开放。但由于近期四川省天气变化频繁,我们又加强力度宣传,请广大游客提前关注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信息发布渠道,及时了解景区相关政策,合理安排行程,以保障游客在都江堰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记者手记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我国对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越来越强,同样是自然灾害,由于有预判、早准备,来之即战,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极大保障。今年这场战汛,是一场“有准备之战”。

不过,这次汛情仍然是一次“大考”。灾情发生后,四川省各地抢险救援力量紧急行动、全线出击,全力以赴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次“大考”考验着文化和旅游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考验着文旅干部的汛期安全管理常识和风险防控意识,考验着一线文旅工作者的行动力和责任心。

在受灾地区,我们看见了扶着受灾群众走出困境的文旅工作者,看见了许许多多的熟悉、平凡、真切的面庞和身影。岁月静好时,他们在文化场馆、景区景点面带笑容为人们提供文化和旅游服务;灾难来临时,他们奋勇当先、冲锋陷阵,出现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太过流行而令人一度无感的话,此刻竟让人如此感同身受、热泪盈眶。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