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茂县绣娘李兴秀:飞针走线绣出“脱贫花”

信息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2

新华网成都11月11日电(吴晓)一支笔、一块纸板,三尺粗布组成简陋绣花台,开启了茂县绣娘李兴秀的羌绣之路。现在,羌绣不仅代表了羌族的文化记忆,更是茂县脱贫攻坚之路上的一件利器。

“羌族不是富裕,是富有。在文化上富有。”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李兴秀说。

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刺绣是羌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也是羌族妇女心灵手巧的象征。李兴秀6岁时跟随母亲学刺绣,十几岁时已能飞针走线。羌绣以前叫扎花,有着原始古朴的传统技法,常以粗布为底,用棉线、丝线、麻线绣制各种图案,多为自产自销。

“苗族有苗绣,代表了苗族文化的记忆。我们古老的羌族也应有属于自己的羌绣。”不过,当李兴秀第一次把羌族的刺绣带出大山时,却被现实深深地刺痛。

“当时我去参加首届中国民间工艺高层论坛,大家看到我的作品都来拍照。但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羌族传统刺绣,都问我是不是来自云南、贵州。”李兴秀说,这让她“急得直哭”。李兴秀痛下决心,要把这门羌族传统技艺传承、发扬。

2004年,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国际商品博览会上,李兴秀因精湛的绣制技艺让羌绣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精巧的构图、生动的图案、丰富的题材和绮丽的色彩,极具地方韵味。

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民族聚居区,曾是四川省扶贫开发“四大片区”的贫困县之一。如何用传统技艺为脱贫攻坚赋能?

“曾经羌族妇女做羌绣都是自己穿,不产生经济价值。”2004年,李兴秀成立了四川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成立了阿坝州羌族刺绣协会,2014年成立了茂县兴绣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年成立了四川兴绣藏羌文化工艺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刺绣协会+基地+培训学校+产品回收”和“理论+实践”授课,不仅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打出羌民族文化品牌,还给羌族妇女尤其是残疾妇女提供了居家就业的平台。现在,李兴秀有徒弟33人,学员2万人以上。部分学员一天能挣五六百元。

据了解,在茂县当前工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较大的现实下,羌族刺绣产业的发展使当地劳动力能够就近就地转移,人民群众能够快速增收致富。数据显示,四川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兴绣藏羌文化工艺发展有限公司年产羌绣8000多件,为包括17个贫困户、45名残疾人在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产值500多万元。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